跨入新世纪,民间收藏如何创新

陈宝定

    收藏最初只是个人或群众的一种由无意识逐渐趋向有意识的集存行为。自从国家产生后,收藏就有了国家收藏和民间收藏的区分,数千年来一直存在着"搜宝纳库"和"藏宝于民"两种方式。历史证明国家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包攒所有的历史证物,所以,民间收藏便成为文博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客观上民间收藏成为国家博物馆的同盟军。

    由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间收藏亦同步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收藏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收藏蓬勃发展,收藏发挥着保存藏品、记录历史、陶冶情操、研究成才的重要作用,全社会公认收藏是有益的业余文化活动,从而激发广大群众热爱收藏。本文将对跨入新世纪的民间收藏发展进行回顾与展望。

一、肯定成绩

1.  收藏人数--全国现有收藏爱好者约7000万人,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其中集邮者居多。预测当今盛行国际互联网Internet,将收藏迷列入,人数还将增加。

2.  人才辈出--全国现代收藏行家数以万计,含收藏家。鉴定家、活动家和理论家,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素质也不断提高。

3.  延缓损毁--人类创造物迟早要消失的,但延缓损毁消失是完全可能的,如有些传世文物已经流传了千年以上。广大收藏爱好者,爱护收藏品,保护收藏品,对延缓损毁消失起到了极大作用。随着不断地改进收藏品保护的条件,创造更科学的保存方法,一定能使藏品延缓消失。

4.  捐赠文物--许多收藏家向国家博物馆捐赠(早期称捐献)收藏的珍品,国家也鼓励民间收藏品不断地向国家藏库集中,还有旅外侨胞不断向祖国捐赠文物、这些都补充和充实了国家博物馆的空白和不足,这将是国家博物馆藏品来源的一个大渠道。

5.  建立馆室--当今民间收藏具有一定系统和规模后,都走向社会公开化,建立家庭收藏馆,够条件的则申请成为"私人博物馆"。目前全国约有上千家"家庭收藏馆"和"私人博物馆",有些已列人涉外旅游景点和教育第二课堂。

6.  收藏品种--当代民间收藏品种繁多,藏品从亿万年前地质年代产生的古生物化石,到历代的文物古玩珍品,一直到现代的工艺美术精品,粗估已超过2000大类。

7.  收藏组织--目前全国已有具法人资格的收藏(综合)组织约2O0家。另有钱币、集邮、奇石等专业收藏组织。

8.  创造财富--收藏活动的兴起。随之产生众多的收藏市场、古玩商店、画廊、拍卖公司等。活跃了收藏交流,促进了收藏发展。据粗略统计全国已有25o家报刊辟有"收藏"副刊,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不断为弘扬民间收藏活动播映节目,作家也不断著书立说。国内外外文报刊也相互报道民间收藏。收藏不仅是一项事业,也都分转化为产业,直接或间接给国家创造了财富,增加了税收。民间收藏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改革收藏

1.  更新观念--收藏也要掌握可持续发展原则。收藏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满足后代人的需求。人们对收藏品的保护不仅是对当代的贡献,而且是对后代作贡献。收藏不只是为了今天,也是为了明天。诸如;1985年韩国汉城南山公园的一座宝塔下深埋了一批物品,刻有碑文记录着下面存放着当年韩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的档案资料,希望2485年时子孙后代启用。又如 1996年我国锦州广济寺修缮时也封存了一批物品,包括当年的名优产品、科技新成果、新时装、满文作家小说、报纸等。为500年后的人准备文物,这都体现了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博大胸襟。把一些当代物品、文献等藏人地下,供后代享用就是对未来的贡献。

    传统收藏只收古品,惯称"古玩"。当今收藏既集古品,也集个品,称"今玩"、古的成文物,今的也可成文物,诸如;1998年抗洪珍贵物品、1999年世博会珍贵稀有物品、文献等,都是当代新文物。藏品古今配套形成系列,其历史价值更大,若是单集古的,不集今的,就会形成历史断档或空白。收藏保存藏品,纪录历史,要求完整无缺。例如:我国几百年前的地契,博物馆有的是,而几十年前土改时的土地证却很难找到。20世纪20年代农民协会的牌子全国收藏的不止几百块,而50年代人民公社的牌子据知现在国家只发现幸存一块。为此,我们要具有新观念,不要把眼睛盯着古物,而让当代文物(珍贵而稀有)从眼皮下消失。

2.  集新品种--传统收集品种,限于手段和条件,藏品大部分是陆地的。我们既要扩大陆地的收藏品(诸如:头发、指甲、指纹、唇纹、鸟声、人工活蝴蝶···这些在我国基本是空白点),还应该创造条件收集海洋的和宇宙的物品(诸如:水质、酸雨、陨石、卫星、海洋生物、高山土壤、空中摄影…·)。当然法规禁止私人收藏的就不能收藏,要遵守法规。

3. 用新手段--传统收集藏品手段靠人力、邮电传递等,当今科技发达,传真取代了邮电,快而廉,最新兴起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更先进了一步。新世纪到来,收藏迷许多是"网络迷"。科教兴国时代,不会电脑,将成现代文盲。人们改变传统习惯;过去把前半世人生称为学习和工作期,后半世人生称为退休和养老期,现在改为先学习后工作,边学习边工作,活到老,学到老,接受终身教育。为此,当今收藏手段际沿用传统人力、邮电外,适应形势发展,还要用新手段,操作电脑上网,跨国浏览交流,的确可取得(品种)多、(时间)快、(质量)好(费用)省的效果,从而扭转传统靠人力等(品种)少、(时间)慢、(质量)差、(费用)费的现象。目前全国网民数量日增,其中收藏网友也在不断增多。创新未来就是要树立新观念,集藏新品种,采用新手段,大家投入创新活动,以此来提高我国民间收藏水平,与国际接轨。

三、开放收藏

1.  走向社会----传统收藏闭门孤赏不公开,真伪难辨。由于保密,往往赝品在手自以为真。新中国成立以来提倡藏品公开化,使"家庭收藏馆"走向社会,有条件申请建"私人博物馆"或上网跨国合法交流,让世界了解我国民间收藏,也让我国了解世界民间收藏,取长补短,相互提高。网上办展览和交流是收藏的一个新招。

2. 繁荣市场--繁荣收藏必须要创新市场,相互交流。既要辟"古玩市场",也要辟"今玩市场".另外还离不开经纪人、鉴定家等行家。在当今币场经济条件下,有了市场才有收藏的活跃,拍卖行的兴起同样对繁荣收藏发挥着重要作用。

3.  集团联姻--私人收藏往往因缺少资金无法扩大范围而自生自灭。再加上重复品多,不脱手交流出去,藏品价值就会降低(藏品价值取决于藏品多寡)。民间收藏欲扩大规模,优化办法是与集团联姻,逐步建立"专业博物馆",京沪各地已有成功先例。民间收藏与集团联姻是个发展方向。

4. 建档案馆一我国民间收藏品种繁多,因缺少资料档案馆,无法正确统计。藏友通讯也仅能借助少数几种《藏友通讯录》、《收藏家大全》。藏品的信息和网址公开发表的亦凌乱。建议建立"收藏资料档案馆",便于藏友交流,既可为藏友们服务,也可为国家博物馆了解"藏宝于民"提供翔实的资料。

《现代民间收藏指南》P317-321

 

上一篇 从“算具陈列室”到“虚拟资料室”
下一篇 我收藏六十五周年的回忆

陈宝定算具陈列室 1999-2006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