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操胜算

          ----记算盘收藏家陈宝定

朱浩云

    在收藏界提起陈宝定,可谓大名鼎鼎。早在1981年,他就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家庭收藏馆——“陈宝定算具陈列室”。随后、上海乃 至全国的许多收藏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办了一批各具特色 的家庭收藏馆。现仅上海就有60多家家庭收落馆,这当中,“陈宝 定算具陈列室”以其独特的想力被上海市列为第一个涉外“家访 户”。 1993年被评为上海市绝技老人。十多年来,“陈宝定算具陈列 室”共接待了数万海内外参观者。 
    陈宝定的算具陈列室坐落在上海建国西路一条幽静的小巷 里。走进他的陈列室,宛如走进了“算盘迷宫”。大大小小、千奇百 怪、五花八门的算具,让人目不暇接。在这些藏品中,最大的有长达4米的。巨无霸”算盘;最小的是用银制作的戒指算盘,它长18毫米,宽9毫米,高2毫米,共7档,49珠,算珠的直径仅1毫米,还能上下拨动,也可以戴在手上,使用起来方便自如。尤值得一提的是,陈宝定还珍藏着古今中外算盘珍品;有明代宫廷遗物象牙小算盘与陶瓷算盘,富贵庄重,古色古香;有令人欣慰的盲人算盘;也有最现代化的电子算盘;还有开方算盘、清算算盘、计时算盘、显数算盘;山核桃算盘、钥匙链算盘、挂件算盘……,珠式也是多姿多彩;有“一四珠”、“—一珠”、“二三珠”、“三四珠”、‘四五珠”,甚至“单一、四、九、十”珠。款式有单页、双页至十页。算具材料有金、银、象牙、塑料、布、纸、木、陶瓷、胶木、果核等。此外,还有许多外国算盘,像只能计数、不能计算的苏联造古罗马的算盘,能使珠算在半秒钟内全部复位的日本“归零算盘”,小巧玲球的美国镀金算盘。
    陈老今年83岁,收集算盘已有60年的历史,迄今已收藏古今中外算具千种,还有资料、图片3000多件。这些藏品的得来,可谓千辛万苦。据陈老回忆,他早年毕业于商业会计学校。1937年,他到昆山一家银行工作,由于天天跟算盘打交道,练出了一手好功夫,被人称为“铁算盘”。抗战期间,日本飞机空袭昆山时,他什么也没有拿,就抱了那把朝夕相伴的红木算盘躲进了防空洞。从此,他和算盘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天,从东北来了一位会计,陈宝定被他随身携带的一把小巧玲现的算盘吸引住。中国传统算盘是一二五”珠,即上面两颗珠,下面五颗珠,而这把算盘却是“一四”珠,一打听才弄明白,原来这是日本的算盘。令他万分惊讶的是这种少了两颗珠的算盘,算起帐来照样飞快迅速。它并不比“二五”珠逊色。制作材料费大大降低,携带十分方便。这引起了“铁算盘”收藏研究的浓厚兴趣。以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在民间广泛收集算具。有资料而无实物的他还仿制。如陈老藏品中的“巨无霸”算盘,它长达4米,有200档,1400颗界珠,原来是上海南京路上的达仁堂药房的一把柜台算盘,可供七个人同时使用。“文革”中这把算盘被毁坏了。陈老只好根据当年的图片,自己重新仿制了一件。
    为了防止祖国的传统文化失传和文物外流,陈老一生节衣缩食,平时粗茶淡饭,烟酒不沾,对流落在外的珍品,他不惜重金觅取,为祖国保存了一套完整的算具资料。有一次,他在孙女的陪同下外出买衣服,偶尔在旧货店发现了一把“凌君平弹簧算盘”(凌君平是我国早期算盘的发明人),陈老兴奋不已,这正是他多年来一直苦苦寻觅的弹簧算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陈老当即倾囊买下,却早把购衣的事抛在脑后。“文革”期间,陈老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在那最困难的时候,他把最喜爱的一只戒指算盘和一只象牙算盘缝在衣服内,它们伴着陈老度过了难忘的8个春秋,如今这些算盘已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彩页。
    退休以后,陈老潜心于算具和珠算的研究,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如日本从我国输入算盘,但最初只承认是从罗马传入的,经陈老研究后认为,“日本称算盘”、“十露盘”就是算盘的谐音,为刨根寻源,陈老奔走于杭州、北京、上海各图书馆查找历史资料,终于弄清了算盘的来龙去脉。世界上算盘有两大体系:一是罗马十珠算盘“Abacus”,现已淘汰。二是东方中国算盘(上二珠、下五珠),它由筹算演变,已近两千年历史。为此,陈老曾向出版社发了无数次的稿件,要求增加一名词(中国式)算盘“Suanpan”。不久在《新英汉词典》1976年版和《汉英词典》1978年版上都分别加上了这个词。此后,日本算盘史上全部改称来源于中国,再无疑义了。在研究的同时,陈老还勤奋伏案写作,先后出版了《现代珠算教材》、《中国算盘集锦》(附《汉英珠算词汇》)、《现代价值工程》、《中国珠算大全——算具》、《算盘图说》等著作。另外,陈老还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发表了两百多篇有独到见解的文章。
    由于陈老在收藏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双丰收,他的收藏事迹也被各大新闻媒体广泛介绍和宣传。他还担任着中国珠算协会荣誉理事,《价值工程》研究会顾问,《收藏》杂志顾问,中国万博文化城民间收藏馆荣誉馆长。
    近两年,全国民间收藏活动呈现方兴未艾的局面。陈老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收藏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收藏保存了历史,珍藏了文化,也传播了知识。如何引导广大群众充分利用休闲时间开展有益的收藏活动至关重要。为此陈老正全力编著《收藏学》,力争早日问世。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8年11月20日)

上一篇 八旬老翁冲浪互联网
下一篇 中国第一算盘收藏家

陈宝定算具陈列室 1999-2006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