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幼儿教育高峰论坛

China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um

时间: 200579日至13 地点:人民大会堂

中国未来研究会主办、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承办

 

 

幼教的困惑和多角度思考

优秀论文一等奖

沈松年
(上海新侨学院,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上海脑算盘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www.mindabacus.com

 

摘 要:幼教的困惑来自多方面原因,需要从多角度思考,有来自身的硬件,生理因素。也有软件,教育环境。可以借鉴中医哲学理论,通过教育训练,以激活中枢神经功能,也可优化教育环境,防范未然。历史已经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机遇,因为人类面临的困惑已经迫使各国的教育家们力图从中国文化中找到出路。


关键词:幼教困惑;学习障碍;多角度思考;儒必通医;优化教育环境;WTO;机遇

 

  、幼教困惑问题的引出

 

     人类走到了21世纪的春天,中国正处在教育转型期。如果说:遗传是硬件,那么环境是软件。选择与硬件相匹配软件,使硬件物有所值,物尽其用。要优化我们教育环境(包括政策环境,也不可低估中国加入WTO以后带来的影响)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专门撰文的《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强调的: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在吸收国外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保持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1]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曾作出对教育服务的承诺: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教育贸易服务范畴,这将使我国学前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在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全球化进程中,学前教育首当其冲,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英、美语教育)市场成了火爆的卖方市场,教育成本居高不下。本来我国国民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是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及的,现在日趋低龄化的负面效应不可低估。

    在上海2004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学前教育专题论坛上,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在报告中谈到 :“我这次在哈佛大学,跟一位研究多元教育的教授对话,我说我对你的研究有看法,他说这不能怪我,我说的多元教育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孩子可能是音乐好,可能是美术好,也可能是体育好,你从任何一个方面培养他,他都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到了中国,大家让一个孩子每样都是一百分,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你们把我的理论歪曲了”[2]。盲目加码,岂能马到成功?盲目掺水,岂能水到渠成?

    中国唐代玄奘与其门人窥基(慈恩大师)所倡的唯识说(不称唯物,不称唯心,称唯识),研究的是人类认识的能力和途径。该学说的第一层面,把分为眼、耳、鼻、舌、身5识。其中的眼识,是视觉空间智能。耳、鼻、舌识,包括了听觉、嗅觉、味觉和语言智能。身识,涉及触觉和身体运动智能。在第二层面,列第六识为识,认为是以统合各产生的高级能力。今天,思想意识一词已为广泛使用。在唯识说中所指的识,是可以涵盖逻辑智能、思辨能力和艺术表达智能等创造性能力的。在第三层面,以第七识为末那识,从字面上看很费解,翻译过来就是自我意识,指与整个世界对应的具有独立性的人的整体智识。再有更深一个层面,列第八识为藏识(潜意识),认为人的一切外部表现都是这藏识所变[3] 。类似多元智能理论的划分和阐释,在令人吃惊之余,是否想过:唯识说古有之,识别说在哪里?是火眼金星“失传”了吗?

    古为今用也好,洋为中用也好,我们应该有一个共识: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实质都是选择教育。人人能成才,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选择先识别(知真情),能否一眼识别,定向培养,减少盲目投资呢?至今因材施教仍未完全摆脱黑箱炒作。天生我才必有用,天没有告诉你是什么材?该怎么用?目前人才的早期识别系统尚待完善, 在遗传因子没有破译之前,还不能修改之前,孩子的一切都是爹娘给的。早教难以早识别,现在只有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培养、早训练,适时、适量、有效地激活人固有的自然潜能,还孩子本来的聪明程度。如果在对待子女教育上不会选择、盲目跟风、急病乱投医,或者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会出现一些伟人、名人,但也会错过早预防、早干预、早培养的机会而留下遗憾,由此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可低估。

 

二、教育环境期待优化

 

1关于家长资格认证

    各行各业都有培训上岗或资格认证。目前社会上推出的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已多达百余种。其中新闻职业资格认证、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认证等,又有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律师职业资格认证、市场营销师资格认证等。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市场总监资格认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认证等,可谓琳琅满目。唯有社会上最大的群体,家长无须培训上岗或资格认证。他们一旦发现教训,孩子童年已经过期。 这难道不是幼儿教育界的无奈吗?那么,家长是否需要先培训后上岗呢?谁有资格来认证家长的资格呢?认证家长资格的人本身是否是合格的家长呢?怎样才是合格的家长呢?问题不光全在于家长是否需要培训上岗或资格认证,向家长普及必要育儿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众所周知计划生育有三个要点:晚婚晚育少生优育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计划生育的重点是在于做计划。在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前提下,对于何时生孩子做计划。一般要考虑自己的年龄、家庭经济条件、工作情况等,还要懂得提升父母自身制定并执行在生、育的质量上做计划的能力。要加强有关部门对计划的指导和督导的能力。不“做计划”会加大了“独生子女”生、育上的风险,现在有多少家长做计划了呢?

2、  关于教育咨询师资格认证

    在当今社会咨询服务业日趋发达,能为家长提供教育咨询吗?家长能请到教育顾问吗? 中国有句俗语叫"拼死吃河豚",吃鱼吃到搭上性命的份上,可见河豚鱼有多鲜美。面对美味佳肴,你是否会想到,有些食物是不能混吃的。否则,你非但不能获得品尝美味的享受,反而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专家有过提醒:有20种食物是坚决不能混吃的(省略)。波菜&豆腐会引起肾结石:菠菜豆腐汤是民间的传统家常汤菜,以其清淡爽口而深得人们喜爱。然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菠菜和豆腐不应同时吃。虽然一直以来并无这样的饮食案例,但有时,危害是潜在的,不能用看得见的度来衡量。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之为相生,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相克。这在食品中有,药品中也有,能有哪一天,教育专家也会提醒你,能为孩子提供个性化教育套餐服务,哪些学习课程一起学会产生正迁移,哪些学习课程一起学会产生另迁移,哪些学习课程一起学会产生负迁移,哪些学习课程应该先学或后学效果会更好,哪些学习课程坚决不宜一起学,如何分清轻重缓急,学会选择。 教育专家也会提醒你,选择最近发展区,要因人而异,因教育环境而异。

1)同一个学生学同一门学科,要达成同一个目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
2)同一个学生学同一门学科,要达成同一个目标在不同的教学环境里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
3)不同的学生学同一门学科,要达成同一个目标同一个年龄花费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4)不同的学生学同一门学科,要达成同一个目标不同年龄花费的时间不一定不一样的;

根据1)推迟一年学同样的内容,可以少花费时间,
根据2)改变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也可少花费时间,
根据3)同一个年龄不同的学生,按能力分类教学,也可少花费时间,
根据4)不同年龄不同的学生,按能力分类教学,也可少花费时间,

    教育训练意指“决定事物质量和数量的界限”。任何事物的正确性都有其上限和下限,突破上限和下限,就会使事物质变,就像真理跨前一步变成谬误一样。这里引出了“度”的哲学概念,即引导减负正确与否,“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度”的把握,是教师和家长的基本功之一。要有五个有利于:作为把握“度”的标准,无论是超常儿童,还是有障碍儿童都要有利于早识别、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培养。无论是热处理、冷处理、强化处理、淡化处理,还是含而不露,大造声势、点到为止,急刹车、点刹车,都要掌握得有序有度,恰到好处。要掌握分寸,权衡利弊,不是表面化而是深层次的解决问题,那么,减负的难度居高不下的问题有望缓解。

    我们现在入学都是以年龄分班的,不是按能力来分班的,上课老师同步教,学生异步学,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存在。孩子的能力倾向不一样不等于没有学习的能力,当然,花费的时间会不一样的,这是一刀切做减法不能解决减负的问题。 下图:横轴代表儿童的个体潜能发展方向(认知特点、风格、知识经验体系等等),教学的效果以在横轴上的投影长短评判。a,b,c,d,e分别为不同方法的教学。a,b,c三种教学方法虽然给儿童的学习量不同(矢量的长度),但效果一样。或者说要达到同样的效果,a方法费效比最高,c方法花费的时间较长。d方法无效,e方法甚至开倒车(负迁移,破坏原有知识体系)。
 

 

3、关于教育评估体系的创新

    只有强调相关政策环境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支持,民族文化及传统教育才能寻求生存和更大发展,并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否则,国内的教育市场会日趋西化,甚至被抢滩。某海外大学命名的双语研究中心推广幼儿双语教育课题:为幼儿们奠定了将来面对国际竞争所需的实力, 这就是他们所要强调双语教育的实质意义。同时广告:某海外大学成立于****年,在学术、艺术、人文方面荟萃精英。总统*********皆出于此;在学术研究上,更以**人次获得诺贝尔奖而雄居单个机构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机构,该大学与中国的渊源深长,中国好多名人皆师出该大学。(配部分人士的照片)。这与双语教学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吗?难道这些名人都是幼儿双语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吗?我们不能厚今薄古,厚洋薄中,相比之下我们的民族优质教育品牌生存、发展还困难重重,我国的珠算教育已被淡出中国的教育课程。

 

三、辨证论治“学习障碍”

    近20年来的幼儿意念珠算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幼儿有学习障碍(LeamingDisabilities,以下简称LD)者明显上升,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LD与破腹产、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好有关,需要运用类似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来辨证论治LD 有关研究认为:由于导致LD的原因是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一、LD的早发现()生育史、病史、家庭史检查()医学检查()发展量表()动作、行为的观察二、LD的早干预()提供足够的营养()语言能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如果能识别LD发生高危的儿童,激活中枢神经功能,我们就可以阻止障碍的真正发生。有障碍儿童(包括LD)在出生至六岁期间进行干预或预防重大意义。日常行为观察是发现儿童LD的最佳方式,父母是观察幼儿的最佳人选。当幼儿在相应年龄阶段出现种种的偏差行为时,父母可能没有察觉到,或者即使察觉到了,也常常以各种想当然的理由去解释而忽略了,以至于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时间。所以,父母对幼儿行为密切的注意和观察是十分重要的[4]

    那么LD除了中枢神经功能失调需要激活,是否还有其他导致LD的原因呢?恐怕还是导致LD明显上升的主因。教育和医疗一样都是以人为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要推行上病下治、左病右治、标本兼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如何优化教育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何做到圣者医未病之病,从教育的入口做起: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中国古代的名医扁鹊说他哥哥医术比他高。因为哥哥会在别人身体开始有病弱的征兆前就替人调理好,而他却在别人生病后才替人治病,所以名声很大,但他哥哥却更高明。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养生的真正目标。一个好的医生不让人生病,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一个好的老师和好的家长不让孩子产生学习障碍。

    一百年前,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幼儿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和方法)起源于对弱智儿童的研究。她认识到:教育训练比医疗更能起作用, 而立志献身幼教研究。古代中国的科举考试曾把中医学作为科目之一,可以认为中医哲学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有过不能以其它文化形式可替代的作用, 儒必通医就是最好的说明。

    在英语国阅读障碍家喻户晓,前人研究表明学习障碍者80%有阅读障碍者,从1896年英国摩根 博士在《英国医学杂志)第一次提出阅读障碍这一概念开始,对它的研究和治疗工作延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但是阅读障碍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个谜。所以还没有人提出预防阅读障碍的好办法,研究统计表明:英语的阅读障碍比汉语多,人们自然会怀疑到英语的先天不足,阅读障碍要标本兼治。汉语是生动而又高效的二维信息,英文是密码型的枯燥而又低效的一维信息。英文是密码语言,写英文是编码,读英文是解码。如把英文的a、b、c、d、e换成1、2、3、4、5,也没啥区别。二维的汉语就不同了,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同样识记数字和数字计算是枯燥而又低效的一维信息,拨动脑中珠码(脑中打算盘)是图形思维,是生动而又高效的二维信息。试问一维信息加工和存取快?还是二维信息加工和存取快?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学习汉语和英语用脑部位不一样,是否可以推测一维信息与二维信息加工速度和存取信息速度也不一样呢?当然,二维信息加工也不同程度存在解码或译码的过程,这对英语的解码技能的正迁移已被发现,其原理还有待于探索。

    在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字就可借助字典,读书、看报、搞科研。美国的农民一般掌握的词汇不超2000个。而在英语国,没有3万个词汇别想把周刊读顺,英文新词总伴随着新事物不断涌现,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而汉语则相对稳定。93年英国《新科技》杂志原著名主编麦克.普鲁斯先生说:我坚信总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们将必修汉语。由于汉字的高度逻辑性、包容性、通古今、达四方的超时空性,超方言适应性,以及易阅值高,抗错性强,合成词的可解性,构词的灵活性等特点和优点。路遥见马力,汉语终将成为强势国际语言。

    早有美国研究者用汉字作为辅助手段,帮助有阅读障碍的患者学习英文阅读,结果阅读障碍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5] 。而且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学习汉语可以有效地矫正英语的阅读障碍。原因在于,英语的阅读障碍主要是形通达音的过程出了问题。而汉字更强调字义,以义达音,不那么强调字音,有效地避开了英语的语音意识的困难,这在教育学上就是补偿的原理[6]。台湾为何幼儿园取消双语教学,为何学好母语再学英语效果会更好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汉语尚未成为强势国际语言的今天,学好英语仍然是很重要的。会否有一天大家会形成共识:先学好汉语再学拼音文字效果会更好,让世界远离阅读障碍。

 

四、教育既要回归、又要创新

    孔子从来没有倡导先学拚音再学汉字,我们不会否认拼音的重要作用(当年有人提出汉语必须拼音化是错误的),只是要倡导先识字再学拼音,先阅读再学写字。学好母语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汉语发音种类多也就带来音节短、语速快。比如我们用中、英、日语报数字对幼儿进行意念珠算听算训练。12345678910、个、十、百、千、万、亿、加、减、乘、除。唯有中文是单音节,目前,还没有发现比汉语音节短的语种,也就是说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不是拼音文字的文字,是训练思维的首选语种,训练思维的效果最佳。

    中国的算盘500年前传到了日本,日本人把读、写、打算盘(読み、書き、そろばん )作为做人的基本功。正好与学习障碍中的三大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对应。我们去年拜访了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他也介绍了日本珠算课程极力实施多元智能理论。不可思议的是,不讲计算策略,计算使用记忆代替理解,还要限时完成题海的泊来品“**数学”,在幼儿园盛行,到底对预防和排除学习障碍是利还是弊?中国人教育子女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背景,早期教育要壮根强干,根是指本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精神,注重在教育教学上继承和发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有了强壮的根基,才能在此基础上吸收外国最需要的精华。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和陈鹤琴先生明确指出:要面对中国的实际,幼儿园的课程要立足国情。抄来抄去弄不出什么名堂。即便是外国视为好的东西,我们用来未必都是优良的。

    从数学文化史的角度来说,中国技艺应用型的操作运演系统蕴育了中国古代数学算法机械化的成功。小学数学教学要跳出西方模式的框框(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的逻辑风格和演绎体系)[7],然而英国科学家设菲尔德大学的罗斯玛丽*瓦利坦博士通过长期研究挑战了,一直认为人的语言和数学功能都利用相同认知器官。她认为,在童年时代可能需要基本的语言技能,以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对成人来说,数学和口头表达是两种单独的功能[8]

    意念珠算教育通过图形思维让数学学习低龄化。中国古老的珠算和今天珠算的创新教育及其辅助训练,包含着语音意识的领先和解码为特征语音的保持和提取,对预防、治疗计算障碍、书写障碍和汉、英语阅读障碍的有效性显而易见。                           

 

结束语:

    要解决教育转型期(要纠正精英教育给许多学生造成的超负荷压力)的“减负”问题,解决幼教中学习障碍引起的困惑,更有效地学习。是否可以这么说:早识别与早发现的距离有多大,教育的浪费就有多大,减负的空间也有多大。而早发现与早干预、早培养的距离,早发现与早预防的距离,都与减负的空间成正比。历史已经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机遇,借鉴中医学建构的理论模式,预防和治疗学习障碍。因为人类面临的困惑已经迫使各国的教育家们力图从中国文化中找到出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理性财富,新世纪中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和科学理性为座标,走向人类文明的未来。和平崛起的中国会看到100家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诞生,娃娃学汉语的热潮正席卷韩国、美国、世界各国。生逢历史机遇,作为中国的学者,更应当有所作为 。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教育报》200219

[2]韦钰 ,发现杂志20052)

[3]王宏甲 ,中国新教育风暴,2004,10

[4]刘艳虹, 唐春梅,学习障碍的早期干预  学前教育研究 20052

[5]尹文刚,大脑潜能,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106-107

[6] 刘翔平,汉语阅读障碍研究:发现、问题与展望http://www.eastudy.com/article/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74

[7] 中国传统数学机械化思想. 傅海伦.数学传播(台)*,1999,23(1),63-69[8]语言与数学,英国《焦点》月刊5月号 

 

 

背景口述材料:

 
    一、天津市的某医生说,张女士儿子得病的罪魁祸首是因为识字太早。他忠告说,过早强迫孩子识字易引发心理问题。减去“识字太早”就减负了吗?识字太早与易引发心理问题没有前因后果的关系。过晚强迫孩子识字就不易引发心理问题了吗?当然,也有一听到学龄前儿童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马上就想到太过分了!那么,怎样又理解“加法”和“乘法”不等于“加负”?当你听到孩子先识字,再说话,也许又会想到太过分了!当过妈妈的请思考一个问题,孩子是先认识妈妈的,还是先会喊妈妈?当孩子还不会说话时,他已经有了识别,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的能力,你说妈妈抱你,他会扑向妈妈。如果你让他认识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的汉字(非拼音文字)卡片,让他高高兴兴做选择题,他可以不会选错。如果要他把爸爸的卡片拿给爸爸,他也可以不会拿错,只要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可以不引发心理问题。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个故事:双胞胎甲在生下来46个星期,即每天开始爬楼梯的动作,直到52周时训练完毕,此儿可以26秒的时间爬至梯顶。双胞胎乙,并未做任何练习,53周时需时45秒方能爬至梯顶。自此以后,双胞胎乙开始做两个星期的训练,至55周时已能10秒钟爬上梯顶。双胞胎甲52周时用26秒时间爬至梯顶,而双胞胎乙53周要45秒才能爬上梯顶,这显然是因为双胞胎甲受到训练的效果,但是甲受了6周的训练,乙却仅两周,其效果却比甲优越许多,显见这是因为双胞胎乙训练时较甲成熟,成熟奠定了他的学习基础。未成熟的学习少有效果,甚至事倍功半。他们都没有引发心理问题,后者选择了最近发展区。好的教学应处于教学最佳期即最低教学界限与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距离。
   
    二、 我国在外语教学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是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及的。我国把它是当成工具,必修课,不过英语关,升学升不了,毕业毕不了,职称评不了,工资加不了,学位证书得不到…..,结果涌现大批阅读和交流困难的哑巴英语。目前,在我国相关政策和教育导向中,一方面推行“减负”,同时又把英语“烤笼”推向“从娃娃抓起”,要知道邓小平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是指少年宫里戴红领巾的少年啊!我们将科举时代的八股文骂得体无完肤,殊不知科举学子只要中了进士,就可以把八股文弃若弊履,而现在的英语,却是让你活到老,考到老,英语也已成了幼儿的必修课,消耗小家庭的财力,成为减负的拦路虎。
 
    三、现在我们要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多元英语”、“多元珠心算”、“多元思维”、多元....。恐怕不难,而如何正确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并不简单。
 
    四、上海一所小学取消一年级数学课,
 
    理由1)“一年级年龄段的孩子语言模仿等能力强,而逻辑思维能力弱”其实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弱,不一定形象逻辑思维能力弱,这里正是我们要利用“孩子语言模仿等能力强和“不一定形象逻辑思维能力弱”的特点。不该错把减法当减负,可做加法、乘法而不会加负。语言和数学功能都利用相同认知器官,在童年时代可能需要基本的语言技能,增加对数学的理解。
 
    理由2)“同一个学生学习同一门学科,要达成同一个目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其实同一个学生学习同一门学科,要达成同一个目标在不同的教学环境里花费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年龄不同的学生,学习同一门学科,要达成同一个目标花费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上课老师同步教,学生异步学,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存在。这是减法能解决的问题吗?更不可思议的是取消数学课改为英数活动课,认为上这个课只是想培养一下孩子们对英语和数字的学习兴趣而已。当然,这里的减法,没有减掉要学的内容,向后推迟而浓缩偿还,做加法也没有增加要学的内容,是利用同一认知器官,产生学习上的正迁移,分散(稀释)了难点。有研究表明:学英语和学汉语用脑部位不一样,少儿学英语和成人学英语用脑部位不一样,学习效果也大不一样。近20年来意念珠算教学实践证明,少儿学意念珠算和成人学意念珠算效果不一样,过了青春期会变得困难,成人(没有发现爸爸妈妈学会意念珠算)到了学不会的地步。是否是用脑部不一样呢?
 
    理由3)“在英国等欧美国家,小学生直到三年级都是没有正经的数学课的,只有数学游戏的活动,这样做就将时间腾出来让孩子更多地接触语言、图画和音乐等训练”。至少在英国不是这样的。先不说英国小学入学时间比我国早,他们的一年级学生比我们一年级学生要小。据我所知公立学校里一直是有正规数学课的(虽然进度比国内慢些),我们是否应该仿效值得商榷。
 
    五、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北或是指南并不影响它辨明各种方向的功能,但它确实会使人注意到事物的相对性和观念的多极性,以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相互关联的深刻认识。从西方的观点看,以欧洲为中心,中国是在“远东”。但如果从中国再继续往东,就到了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对欧洲人来说,这应该是“远西”了。从加利福尼亚往西走却又回到了欧洲人眼中的“远东”。这种认识甚至已融入到日常用语之中,汉语中里“危机”直译成英文就是“danger-opportunity”(危险———机会),它反映了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往任一方向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正是这样的。由于珠算教育被淡出中国的教育课程后,加剧了珠算教育过度商业化和步人西化的思想双重误区,上海市某实验小学的珠心算上马快下马也快,上海某学校是借鉴西化的思想作了大胆改革,取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这就告书我们:你手持“指南针”同样对欧洲人来说, “远东”会变成“远西”,“减负”会变成“加负”。要搞清“减负”深度和广度,要大胆调整好视角,面对减负方向的选择。早些时候,要么以为已经懂得了“减负”是怎样运作的,要么就无视那一问题,现在是否可以研究步入的双重误区的原因及其对策的时候了,珠算的创新教育才能摆脱在困境中徘徊。高明的医术是通过长期经验的积累,是用病人的生命换来的。同样,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童年只有一次,教育实验要慎重,要珍惜幼小的生命。
 
    六、中医的“泛控激活医学”创始人张丰强认为:“中医不传之密在量”,量是玄机,“从量变引起质变”。我们教育训练值得借鉴,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姆”、自己的“杰”、自己的“斯基”,借鉴中医哲学创立激活教育学。
 
    七、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父亲在冬天砍掉一棵枯树,到了春天,他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新绿。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树叶掉得一片也不剩,光秃秃的枝丫也不断地往地上落,一点活力也没有。现在才知道,它看似枯死的躯干还蕴藏着活力。孩子,不要忘了这个教训,不要在冬天砍树。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事物,决不要得出消极的结论,耐心等待,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到来。

    在冬天看见春天,是一种智慧,但这种智慧往往被我们忽略。人生所遭受的心灵砍伐总是屡见不鲜,这从我们的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一有过错,家长就会发怒:你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成绩不好,教师就会指责:你蠢笨如驴,不会有什么作为……。这些简单武断的否定,无形之中扼杀了孩童与生俱来的天份,让本来很有潜力的人过早失去了活力,倒在自卑的阴影里。这与在冬天砍伐一棵树有着同样的道理。

    由于珠算教育被淡出中国的教育课程后,加剧了珠算教育在过度商业化和步人西化的思想双重误区,尽管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新绿,率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英文对照的珠算网站,需要有政策环境的支持,还要研究步入的双重误区的原因及其对策,珠算的创新教育才能摆脱在困境中徘徊,让珠算的创新教育(新绿早日成长为参天大树)早日重返中国的教育课程。高明的医术是通过长期经验的积累,是用病人的生命换来的。同样,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童年只有一次,教育实验要慎重,要珍惜幼小的生命。中国传统珠算文化是否优秀,是否应该复兴?不是看他今天是强势还是弱势,在冬天看见春天,是一种智慧。我们为什么不去弘扬甲骨文,而弘扬和创新中国传统珠算文化,这就要我们对中国珠算文化进行正本清源,通过珠算的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要有珠算文化的应有的价值承诺。如果我们不能履行这一价值承诺,那么,复兴中国珠算文化不但是不必要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

价值的早期体现:
    1992元旦登上大世界吉尼斯天下第一擂台开幕式的早期意念珠算学员,获速记速算擂主(最小4岁) ,获"珠算式心算万年历擂主”(8岁,能接受中、英、日语问答)。他们都已经或即将(4岁擂主)进入海内外名牌大学(剑桥1、复旦2、交大1、同济1),全部是当年的华东化工学院幼儿园(现在的华东理工大学小红花幼儿园)毕业或在读生。他们童年没有强势英、美育教育环境,英语是擂台上每个人现在的强项,还有台下无数(他们大多数是华东理工大学的教工子女,幼儿园园长、老师的子女)。教育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强根壮杆,才能根深叶茂。


 

更多  返回主页

Copyright © 1999-2012 意念珠算教育网 上海脑算盘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