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和影响
                     —一优化家庭右脑教育的环境

沈松年

'91上海青年家庭节专题论文


      在50年代父母心目中的我们和在90年代我们心目中的子女,在教育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最突出的是,人们意识到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成败与否都将是100%。教育具有超前性,教育是未来的生产力。现代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高度融合。我们的传统教育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忽视培养情感、磨炼意志,过分强调教育的科学性,忽视教育的艺术性,传统的学校教育几乎是划一的左脑教育模式,当今,家庭教育作为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成为传统教育的补充,应该确立以右脑教育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教育的艺术性,融德育、智育于日常生活之中,训练以直觉、灵感、形象、情感为中心的右脑教育,最终使孩子的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
      儿童的可塑性大,环境的差异、变化,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兴趣和爱好起着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对孩子来说,第一环境是家庭,第一位老师是父母,父母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洋溢着知识气息、刺激右脑教育的环境。近年来逐渐被人理解的幼儿珠算健脑热正在悄悄地掀起,她将成为右脑教育的好素材。
       右脑教育是形象教育,试问床底下能够放风筝吗?被窝里能够学游泳吗?你会白日做梦吗?受训儿童都能作出肯定的回答。孩子闭上眼睛能脑游动物园、花果山,能吃到孙悟空的鲜桃,体验到味道好极了。心理学家曾加以解释过“一个孩子吃香蕉和一个孩子幻想吃香蕉的滋味事实上可能完全一样,愈是吃不到愈是想的真切。”望梅止渴大概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训练脑中打算盘,不正是幻想在脑中算盘图上真切地体验打算盘的滋味。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左右是掌握数的概念的关键期,也是脑图象形成的最佳期。受训后的孩子,善于用头脑中的“眼睛”去“看”数字(算珠)通过入静放松。意守算盘、算珠动态映象后,读出得数。这种形象思维、形象控制,达到形象训练的效果与实际训练很相近。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学会白日作梦,可以异床同梦、同班同梦,也可按各自愿望去做梦,经常回味过去游览的滋味、电影情节、上课的内容,让梦幻激发孩子的灵感火花。
    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在近几十年中取得重大的进展不是偶然的,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心理学家和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心灵内部同最遥远的宇宙空间或者神秘的海洋深处一样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研究领域。儿童脑图象功能,心算技能的形成都是潜能,每个人固有的潜能,问题是如何适时有效地发掘(诱导、训练和利用)潜能,我们的大人们往往会低估这种潜能,甚至误认为是“天赋”,而造成终生缺憾。殊不知某些大人的禁区恰是孩子的乐园,大人感到负担重的,恰是孩子感到轻松的。我们要减轻孩子的负担,不能单从大人身上去体验,应该从孩子身上去体验,遵循儿童心理学、脑生理学的规律。
     右脑教育是情操教育。所谓情操教育,使受教育者以此为乐,把学习的对象看作广义的游戏。兴趣能够挖掘人们的内在潜能,许多科学家成功的秘诀都在于他们有强烈的兴趣。在心理学中,兴趣可分为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各个阶段对增进学习的作用各异,有趣是兴趣的初级阶段,乐趣是志趣的过渡阶段,靠客观事物的趣味性诱发而来。志趣是兴趣的最高阶段,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兴趣的培养要有广度和深度,两者并行不悖,所谓广度指兴趣的广泛性;所谓深度指在广泛性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形成中心兴趣。实践证明:幼儿能够视算盘为玩具,在算盘上做游戏。当然幼儿不是天生就对算盘发生兴趣或产生明确的动机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情况情况下,可利用其它活动兴趣,迁移到原定的学习上来。利用动机、兴趣、技能的迁移性,激发他们的好奇性;利用孩子的期待效应,相机诱导,是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我们视珠算教育为游戏的延伸,通过认识算盘、玩算盘,在算盘上开汽车,做指法操,在脑中画苹果、画算盘,强化脑图象功能训练。心算入门后,学习趣味心算日历,鼓励孩子当众表演,使孩子感到学有用武之地,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感。
      右脑教育是创造性教育,当代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思想家杨振宁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充分的开发。右脑进行的主要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它是区别大脑与电脑的重要标志,它是电脑能为大脑效劳的基础。当今电脑最感棘手而无能为力的是灵感、直觉、形象描摹。在处理信息的速度和可靠性方面电脑优于人脑。电脑能取代左脑,还取代不了右脑。这就需要右脑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去学习电脑,千万不能用电脑“学习”人脑的那种按步就班,亦步亦趋的模式去掌握电脑。事实上,电脑和心算同属珠算的模拟,在原理上是相通的,技能上是互相迁移的,电脑与珠算的互助教育可以协同开发人的右脑。其实,右脑教育的素材在我们的生活中俯拾皆是,绘画、音乐、体育、语言,均为良好的素材。儿童学习国语、外语用的是右脑。幼儿在学习的同时,脑子里同时出现具体实物,如:床、汽车、书……幼儿听故事、讲故事、看书时,脑中也能出现相匹配的画面。孩子写作文,脑中也会呈现画面,好似一册连环画。左脑管文字,右脑管画面。受训儿童脑中意守算盘,一见数字,一听报数,脑中立即浮现算珠。脑中意守幻方,顺序填入九个连续的任意数,经过有序变化,使幻方的横(行)竖(列)、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相等。脑中意守棋盘,即可炮八平五、车二进八……。因此,脑中弹钢琴、默生词……以及双手弹琴、双手打字、双手打算盘、左右脚踢足球、左右上下车、跳车(儿童两轮车)、分解手脚动作游泳、盲打字、盲打算盘、盲弹琴、下盲棋等对于受训儿童也能成功。看来,右脑教育无须课本。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施教者必须受教,父母要学会了解孩子的心理,就好比能工巧匠对木质的松紧、纹理的粗细、曲直、皮层的厚薄了如指掌,才能得心应手地落料、运斧、开据、使刨。如不研究木料,拉来就据,搬来就砍,想必大材小用,开裂废弃,既使凑合成家俱也不美观耐用。
        近年来,国际上许多科学家开始实验研究一种均衡运用全脑的新教育法,避免左脑教育造成的终生缺憾。中国的珠算教育能否成为均衡开发全脑的教育法,有待于深入实验研究。珠算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将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热门课题。实验证明:以算盘为主载体,早期、多元、均衡开发全脑的训练,是与儿童心理学,脑生理学相适应的;与儿童教育的规律相适应的;与家庭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的珠算文化,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丰富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沈松年:上海珠技《浅谈珠算教育的低龄化》 1990.NO.62
2.沈松坚、沈松年:全国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月讨会《试行电脑珠算互助教学》1991.4.20
3.[美] D·斯科特罗戈著 Our Psychic Potentials 1984
4.[日] 品川嘉也著 《右脑教育》1985

返回主页

Copyright © 1999-2012 意念珠算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