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早期开发幼儿潜能的尝试
---徐汇区好家长联谊会教子一得交流会发言
沈松年1989.1


    人体潜能如同地下矿藏,露天矿毕竟少数,大部分有待于人们去探矿、去挖掘、去利用。然而,人体的潜能又不同于地下矿藏,人体潜能的开发有最佳期,错过了最佳期,效果就差,甚至不可能。幼儿蕴藏着巨大的人体潜能,其开发程度如何,取决于实施早期教育者的科学方法及强烈的责任感。我怀着好奇性,在家庭教育中探索幼儿早慧之路。
    在孩子满两周岁时的一个晚上,我和他一起玩识字卡片,偶尔发现他对照图片很快记住了马、牛、羊的字形,于是每晚睡觉前教几个,便成了习惯,不教他还不肯睡。有时他表现不好,我就取消他的识字资格。大概是在幼儿逆反心理的驱动下,使他变得非常珍惜识字的机会。为了增加孩子识字的趣味性,在认读、听点的基础上,让孩子根据我的动作,点识字(词组),还上街识车牌、路牌、广告牌等。有一次,我带他参观环保展览会,发现他竟读出污染的染字,我问他是怎么认识的,他笑着回答,是"血染的风采"的染字呀。有了识字兴趣,电视气象预报中的城市名,小朋友的名字他都不放过。我在指导识字的过程中还重点辅导他分析字型结构,如左中右,上下,全包围等结构。以后便不分时间、地点地练习口头默写,还利用孩子想去北京天安门的强烈愿望,鼓励他学拼音,写字,讲普通话。在孩子3岁半时(86年暑假)实现了去北京的愿望,还给我写了一封信(写信封),从而获得了成功感。回来后又激励他学查字典。他4岁起就自己看黑猫警长等书,不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自己看每周广播电视报,用红笔划出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自己按时收看。
    孩子自幼喜欢搭积木,画画,为了满足孩子强烈的欲望,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与自理能力,从4岁起,经常下午让孩子独自在家睡觉,起床、吃点心,玩积木、画画等。有一次,妈妈下班回家,发现家里很乱,似乎玩得时间很长,他如实承认自己没有午睡,却十分认真地对妈妈说:"我在想脱硫的办法……."(妈妈近年来正从事一项煤微波脱硫的科研,由于课题难度大,时常在饭桌上谈论试验情况,孩子也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接着递给妈妈一张他画的脱硫设备图。纸上面写着"拖S的新点子"。他知道硫元素是用"S"表示,但把"脱"字错写成"拖"字。在"拖"硫设备图旁边还画了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后来又画了多功能微波设备草图。孩子特别喜欢画立体画,写生画,用他的话来说,喜欢画真的东西。我便教他怎样画立体图,常带他到室外去写生,送他到少年宫学画。我们从不给他买电动玩具,当他看到别的孩子玩电子冲锋枪时,就迅速用塑料积木搭把长枪,很自豪地握在胸前。别人有变形金刚,他自己用积木搭变形金刚,自己画变形金刚,经常"画饼充饥"自得其乐。最近,还有一件趣事,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辆摩托车冒着尾气,就对我说:"爸爸,如果在后面装一个过滤的东西就好了。"我鼓励他在寒假里画一张设计图。
    孩子3岁半时,跟着电视教程学弹电子琴,经初步培养兴趣后,让他参加电子琴班学习,并买了大电子琴。在完成老师要求的作业外,还鼓励他双手弹唱,为增加趣味性,首先教他用日语弹唱"四季歌"。龙年来临之际,正逢电子琴班结束,举办电子琴比赛,我要求他练好双手弹唱"龙的传人"。而后有要求他用主题曲自弹自朗诵"龙的传人"。从理论上讲,大脑同时要控制3个客体,左手、右手和节奏完全不同的口朗诵,这样可以训练注意力的分配。从实践中看,我只见过自弹自唱或配乐朗诵,尚未见过自弹自朗诵。我还是鼓励他试试,在控制单个客体熟练的基础上,进行合成,终于成功地搬入了赛场,并挤身电视艺术智能大赛。
    孩子2岁半始学游泳。他看到我在水下潜泳十分好奇,也往水里钻,并在水下睁眼找我,我就躲到他的背后,他便在水下不断地转身找我,竟能学会一口气在水下转三圈,还学会了在池边跳水。那年,我带他参加了徐汇游泳池举办的飞乐杯兴趣赛父子拖圈赛组的比赛。第二年,他能在水中潜泳数米。我给他看我在海里游泳的照片,进一步激发他的兴趣,使他萌发了下海游泳的念头,我同意他学会游泳后,带他到海里游泳。第三年(4.5岁)他经过蛙泳训练,一次游下了50米。天冷了,游泳池关门了,还坚持洗冷水澡,我说话算数,前年(1987年10月1,日)带他去普陀山下海游泳,摄下了海里游泳的照片,尝到了海水的味道,还带回了一瓶海水,回家蒸发制成盐。去年(1988年)夏天,他独自参加了徐汇游泳池8岁以下年龄组的蛙泳比赛,以1分29秒的成绩游完50米。
    当孩子还不能自己骑三轮车的时候,我就用绳子牵引让他先学会自己控制"龙头",到他能自己骑车时,很快就学会了。后来又买了二轮车,过早地拆除了两只小轮子,在他5周岁时(88年春节)学会了自己骑二轮车。去年四月,电视台举办小星星艺术智能赛,他在绝招组报了名,共选了五个项目:珠算、心算、查字典、边弹琴边朗诵、车技。本想以部分绝带动全而绝,当时负责报名的老师说:会骑二轮车不算绝。的确如此,他当时只会死上车。也就是从报名的那天起,我开始教孩子学趟车,在孩子的心目中"动物王国窃案"中的猴探长能学会,我一定能超过它。为了分解学趟车动作,先让他在斜坡上练扶龙头滑行,左上车一次成功,但趟车时间太短。我再教他在平地上延长滑行时间,接着,又教他练左跳车,左前上车,右后上车,单手左右转弯等。真是出乎我的预料,在一个星期内花样天天翻新,通过初赛后,又教他右上车,右跳车等动作,直至进入复赛时,已经能够完成各类动作20个。为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的进步如此之快呢?他是这样回答我的:"因为我喜欢。"也就是在孩子学会右上车后,他惊奇地发现,连爸爸也不会。我告诉他这叫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孩子二岁起步认字的同时,也开始认数,数数。记得教他学数数10、20、30……时,他天真地推理……1010,后来他懂得1010应读100。然而,孩子形成数的概念的关键期,还是在4岁半学习珠算以后。1987年上半年,我从报上获悉浙江慈溪王卫达老师培养出一批心算"神童"的报道,我立即写信求教,并于当年10月1日带儿登门求教。我们到达的当天下午,就去学校观摩心算"神童"的训练,孩子也走上讲台连连报数,然后,又逐步地检查答案,个个正确。参观激发了孩子心算的好奇心,小住三天接受王老师指导后,在赴普陀山的旅途中开始了珠算、心算的训练。每当玩累了,就坐在饭店门口休息,练上几遍珠算。我们住在西山上的招待所里,他自己爬山,一边爬一边心算,不知不觉地爬上了山。孩子从珠算转入心算比较快,一般先闭眼练,再逐步转入睁眼练,而他几乎跳过了闭眼阶段。这可能不是偶然的。他曾接受过白日做梦的训练,他可以睡在床上重游动物园,也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旅游花果山,水帘洞。也许是"ESP"(超觉)能力的训练对心算技能的训练产生了正迁移。为了打好珠算,要求速记多位数。我制作了六位数的卡片,要求一秒钟速记六位数,在此基础上,再把数字增加到十位数看记,要求过目不忘,顺背、倒背、顺逆背奇偶数,说出第几位的数,交换数位后顺逆背数,并可以久日不忘。大概是有了瞬间与持久记忆的基本功,今年元旦,他只化了不到15分钟的时间就学会了心算1989年星期几,现在又能够说出1989年某月第几个星期几是几日。
    孩子珠算式心算只学了半年,就参加小星星智能赛绝招组比赛。因年龄偏小,可能会遇到强手。在参加初赛的第二天,我又花样翻新,激发他适应用外语报数、听译、听算的训练兴趣。经过10天左右的训练,便进入了复赛,还增加了用日语、英语报数听算2位数连加十次的项目,一边听,一边口译,一边心算,最后报出总和。最终,心算成了他夺取绝招组一等奖的主力项目。
    在实施学前早期教育的过程中,自然也想到了与学后学校教育的衔接。因为智力负荷的过重或过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都不利。当时,我了解到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一所面对21世纪,走在教育整体改革前列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就智力负荷与年龄差的关系作了全衡,决定提前一年向实验学校请求让孩子入学,并在入学前一年中注重孩子智力负荷的衔接与行为能力的提高。
    孩子5.5周岁入学,仍是幼儿的年龄段,每天7点半上床,6点起床,严格确保他10~10.5小时的睡眠时间。为了提高他入睡速度,睡前教他逆腹式呼吸入静法,经过训练,最快能在2分钟内便睡着了。孩子能睡得快、拉得快,可吃不快,吃一顿饭要超过半小时,学校老师非常关心孩子的健康,要求家长协同教育。我向娃娃气功师求教,因没有富余的时间让孩子去参加气功班学习,我仅带孩子去旁听了一节课,好在自己有些太极拳的实践与理论基础,经气功师指导,比较容易理解课堂内容。以后,每日晨起,刷牙后先喝一碗"矿泉水",再练上一遍气功,尽量拉开与吃饭的时间差,并请老师帮助督促他改掉中午吃饭时含饭的坏习惯。从而增进了食欲,吃饭快了,脸色也好看了。记得刚入学时,晚上要早睡,星期天还要去少年宫学画画,练珠算的时间很少,兴趣也有所下降。为了维持孩子的珠心算兴趣,我就花样翻新,教他双手拨珠,也许是有双手弹琴的技能牵引,他的双手拨珠很快入门。我常采取一些不平等的陪练方式进行比赛,如比赛双手拨珠连加7+7……而我暗中连加14+14……,
甚至再加倍连加。加好的数由他判断能否被7整除,能整除的数就说明加对了,再用除法求出共加了几次,最后求出在同一时间里比我多拨几次,让他赢多输少不甘落后。
    要回顾人生的成功之路,除了机遇便是毅力。孩子能进实验学校也是良好的机遇。机遇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而有准备的头脑来自早期教育。顽强的毅力能促进大脑健全。无论是车技、双手弹琴、自弹自朗诵,还是蛙泳50米,珠算式心算都要有毅力、有自信心。要让孩子懂得,他没有比别的人玩得少。可以玩中学本领,学一样,要象一样,没有学不会的东西,让他经常体验成功感。让他相信可以超过爸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践证明,人的潜能并非牛奶中的乳脂任其自然,便可脱颖而出。教育环境要优化,教育方式要趣味化,教育理论必须心理化。

 

返回主页

Copyright © 1999-2012 意念珠算教育网 版权所有